态度与责任,为师之基准
 

态度与责任,为师之基准

作者:■黄 梅

  师德既是一种柔,需要我们以讲台岁月的流逝来积淀传承,师德也是一种刚,需要划下红线、立下规矩,通过活动广而告之。多年来的教学和学校师德建设月活动,我逐渐意识到,师德有其基本的准则,那就是为教的态度、为师的责任。
  师德的建设,需要外在的形式教化。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也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形式与制度。制度教化是其外在的途径之一。通过一定的制度制定、措施落实和活动举行,形成 一种外在的道德教化的氛围,从而让置身其中的道德建设个体感受熏陶中渐趋内化。因此,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方式里,针对性地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既是道德外在 教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建筑类高职名校的基础性条件。
  师德的建设,需要内在的自我教化。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队伍基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教师个体思想品德经常会 呈现不同的层次与水平。近来由于市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的人生观虚无化、价值观功利化,职业道德淡漠化,学术研究泡沫化,与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 还有较大差距,个别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注意自身形象,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教育,是在塑造人才、塑造国家、塑造民族。作为“辛勤的园丁”,教师的师 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 是人格的感召力。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 无穷无尽的后果。”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道德的说教最终要落实到道德的行动中去。无论是强制性、随意性还是自觉性的道德外化,最终都是要经历一个相对复杂的道德内化过程,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道德 转变,再由此方向逆转,发挥道德的规范和建设作用。韩愈关于师者的论断也是与时俱进的,传为人之道,授立身之业,解成人之惑。育人于细微处,无处不育人, 无时不育人,这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责任与态度。这也是师德建设的基准。

  (作者系设备学院教师,本文获师德征文二等奖)


首页  学习交流
Copyright © 1996-2020 computer.jsjz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036 技术支持: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